中國是畜牧生產大國,對動物蛋白需求量大,但是在2018年非洲豬瘟入侵以后,我國暫停了飼料企業使用以豬血為原料的血液制品生產豬用飼料,使得動物蛋白缺口增大,后續發布新規廢除該決定,但是豬血原料必須來自未發現非洲豬瘟疫情的屠宰場(點),豬血來源的同批次豬需經屠幸檢疫合格,并嚴格落實生產、留樣觀察和銷售記錄制度。
農業農村部在新文件發布后,面向專家答疑中指出,未發現含有豬血原料的商品飼料引起的非洲豬瘟疫情傳播,并且血漿蛋白粉產品在增強仔豬免疫力、減少腹瀉等健康問題具有一定作用,可為2020年飼用促生長抗生素退出后提供技術解決方案。
由此可知,非疫區血漿蛋白對我國飼料生產、生豬生產具有重要價值。基于此,優久科技邀請美國APC特邀專家申雁濱博士直播分享《非疫區血漿蛋白的來源,功能和應用》。
申雁濱博士指出,非洲豬瘟對中國和東南亞地區影響巨大,尤其是第一波導致生豬死亡高達40-60%,再加上后續使用了“未經驗證的疫苗”導致病毒變異和大環境持續污染,從此連年持續受到非瘟的影響,并因此做出了“極端的生物安全防控”,行業大范圍禁用副產品,特別是動物蛋白。而韓國、德國、東歐和俄羅斯地區的非瘟主要集中在野豬,西歐和韓國的家豬是點發,東歐和俄羅斯家豬爆發頻率稍高,但遠低于中國,他們依舊持續應用豬血漿蛋白提高仔豬免疫力,顯然動物蛋白的應用不是非瘟傳播的原因。
顯而易見,生物安全是昂貴的,如果把所有的錢都去做生物安全,農場將破產,如果不做生物安全,農場也會破產。申雁濱博士呼吁我們應當抓住主要問題, 認真審視飼料安全是否為主要矛盾?當進口豬血漿的安全性得到保障時,是否可以考慮使用?
申雁濱博士據此介紹,APC公司成立于1981年,是世界上主要的噴霧干燥血漿功能蛋白制造商,通過其銷售的產品支持全球的畜牧業和農業生產行業,在17個工廠中有北美工廠、加拿大工廠、西班牙工廠、阿根廷工廠的產品出口到中國,這些工廠都位于無非洲豬瘟地區,因此生產的產品都是安全無非瘟感染風險的。并且APC血漿加工工藝采用“紫外線處理、噴霧干燥、環控儲存”的多重消除技術,能夠消除潛在病原微生物的威脅。
此外,歐盟對飼料原料傳播非洲豬瘟風險的分析報告也顯示,血液制品和水解蛋白風險最低,低于玉米豆粕。可見APC的進口血漿的安全性是得到了認可的,那么對于養殖戶有沒有價值?
申雁濱博士表示,噴霧干燥血漿中含有“免疫球蛋白、轉鐵蛋白、小肽、生長因子、細胞因子、酶”等生物活性物質,能夠增強仔豬的健康指標,獲得更高存活率,功能性血漿蛋白還能維持有效的免疫反應,支持動物健康。
2023年于北卡州立大學進行的對照實驗表明,血漿蛋白相較于哈姆雷特蛋白能夠大幅提升日增重、日采食量并獲得更好的料肉比。此外北美一家著名的動物營養公司對大約24000頭仔豬進行了實驗,24個大群實驗表明牛血漿能增加日增重、日采食量和飼料轉化效率。
從腸道健康方面來看,現如今國內已經在飼料生產中禁用抗生素,并且氧化鋅的使用也很少,容易導致仔豬遇到的腸道健康問題增加,使其存活率大幅下降;而血漿蛋白能夠改善仔豬的腸道健康,提升存活率。丹麥養殖戶針對仔豬腸道健康改善的方法中有3點最為關鍵——熱處理谷物(雜粕)、使用高質量乳制品、使用2-5%的血漿。
針對非瘟防控問題,申雁濱博士進一步指出,有文獻表明免疫抑制和腸道損傷的僵豬更容易受到非洲豬瘟的感染——100(HAU)單位的非洲豬瘟病毒不能口鼻感染健康豬,10(HAU)單位的非洲豬瘟病毒可以通過口鼻感染免疫抑制的僵豬,可見腸道感染是低劑量非洲豬瘟感染的誘因。而血漿蛋白可以改善腸道健康并減少病毒感染,具體為增加黏膜上皮緊密連接、改善腸道屏障功能、修復受損上皮細胞,從而抗病毒并減少炎癥。通過添加非瘟病毒的血漿蛋白飼料攻毒實驗也體現出,采用血漿蛋白的飼料能夠改善仔豬腸道健康、提升仔豬免疫力。
綜合以上,申雁濱博士做出總結——飼料和處理得當的動物蛋白不是非洲豬瘟傳播的途徑,在防控非瘟中“生物安全”很重要但一定要結合實際情況;而APC的血漿來源于無非瘟國家,通過多重消除技術保障其安全性,并且血漿能改善保育豬開食、腸道健康,提高免疫力,抗擊豬瘟。
在本次直播中,共有8.2萬觀眾聆聽學習了申雁濱博士的課題分享,并提出許多關鍵問題,以下為重點問題的答疑:
1、為了防范非洲豬瘟,國外的飼料廠采用了哪些手段?
申雁濱博士:不同國家地區對非瘟防控的情況和認知不同,例如東南亞飼料廠與國內相似,但歐洲經歷非瘟防控多年后建立起更理性的認知,歐洲飼料廠商沒有采用很多超常規的生物安全方式,并針對飼料原料進行了許多風險評估和分析,發現非瘟通過飼料原料傳播的風險很低,病毒主要還是通過人流、車流、動物帶動傳播。
2、國外的養殖場有哪些新的防非瘟方法?
申雁濱博士:在國外,非洲豬瘟與其他疫病通過“生物安全”防控的策略大體相同,例如一家豬場能夠防住藍耳病就一定能防好非瘟,因此國外養殖場大多采用常規性生物安全防控措施,重點是防止病毒通過人流和物流進入豬場,其體系相對國內更簡單,但是對人員要求更高。
3、大家都說飼料是傳播非洲豬瘟的可能途徑,您怎么看待?是飼料本身傳播非洲豬瘟,還是飼料包裝、運輸車輛、人員的可能性更大。
申雁濱博士:人員的風險依舊是最大的,例如德國在過去兩年曾發生3例家豬非瘟疫情,其中兩例是因為家豬并未設立圍欄圈養,因此可以直接接觸外部動物導致感染;還有一例是規模豬場的非瘟感染,最終查明原因是豬場員工外出圍獵野豬,導致帶進病毒。
4、禁用氧化鋅之后,丹麥的典型教槽料配方是什么樣的?
申雁濱博士:丹麥養豬的水平很高,一方面是因為丹麥養豬以家庭農場,對豬場高度負責。一方面他們針對飼料營養的研究非常重視,而在禁抗和禁用氧化鋅后,他們加強了對原料的把控,對仔豬采用更高品質的原料,對谷物進行熱處理,并采用5%的血漿,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。
5、血漿蛋白在無氧化鋅日糧中的作用機理是什么?
申雁濱博士:首先,氧化鋅能為豬場帶來“抗腹瀉、幫助開食”的作用,而血漿蛋白的作用與其基本一致。其次,從作用機理上來看,氧化鋅最主要是改善黏膜上皮,具備消炎的效果;而血漿蛋白中有許多免疫球蛋白,能幫助仔豬對抗病原微生物侵入腸道,此外血漿蛋白中的生長因子能幫助仔豬修復黏膜上皮,增加其緊密連接,并且也具備消炎效用。
相關閱讀推薦:淡水魚大規模死亡的原因是什么?如何預防?
滬ICP備13039048號-1 2013-2015 上海優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| 網站地圖 |合作網站: 寧夏電視新聞網